【泥作】磁磚隆起、膨拱、爆裂處理第一步,決定好地磚的去留。

這是一段原本只想換張沙發,最後乾脆連地板都打掉重練的故事。

男生宿舍住了近十年的透天厝,環境清幽鄰居和善大致上沒什麼問題。唯一惱人的是,一樓客餐廳的拋光石英磚光是近五年內就陸續爆裂隆起了三次!從一開始覺得驚恐,到後來睡夢中就算聽到類爆竹聲響還能淡然地說「喔地磚應該又爆了」,然後繼續睡到早上再查看,說起來我們應該也算是地磚膨共界中的老手。(莫名感到驕傲)

第一次廚房地磚爆裂因為使用頻率甚高不得不重新鋪設,第二次則是把爆裂的石英磚移除後,再用巧拼補足高低差、繼續鋪上LG舒適毯,掩飾太平繼續過日常生活。畢竟前些年孩子年紀尚小,實在沒有多餘的心力跟體力去處理這樣的大工程。直到2018年底,某天在IKEA試坐沙發時工程師突然拋出一句:「要不要換張沙發?」我說:「那還不如先把地板處理好吧!」才順水推舟地開始這次的大整修。

地磚會隆起的原因,簡單說就是房屋建造時的工序不夠紮實,想要根治非常困難,重鋪無法保證日後不會再重演慘劇。所以一開始我們就屏除重鋪或修補石英磚的選項,直接決定把1F起居空間全室改鋪木紋地板。

濃縮此次處理地磚爆裂的步驟如下:

一、決定未爆裂的地磚去留

二、處理大型家具

三、泥作(移除地磚、踢腳板去除、批土油漆)

四、木地板鋪設

五、專業細清(處理粉塵)

決定未爆裂的地磚去留

第一步驟其實是最重要的,只要決定好地磚去留,後續就只剩找尋工班跟工期的問題。當時我問了一圈左鄰右舍(同批施工大家都是苦主)處理方式不外乎有兩種:

處理方式 保留未爆裂的石英磚 移除未爆裂的石英磚
實際作法 移除爆裂的地磚,剩下的地磚置之不理。之後把磁磚與地面約1cm的高度以木夾板或水泥砂補齊,上頭再鋪設木地板或塑膠地板等。 無論爆裂與否的磁磚都移除,整個打掉重練。後續再視地面凹凸狀況決定是否加夾板,如地面夠平可直接鋪設木紋地板。
優點 工程相對單純。可不動用到泥作,產生的粉塵較少。 一勞永逸,不必擔心日後是否會再隆起。
缺點 1.未移除的地磚是未爆彈,未來如在木地板下爆裂處理程序會更複雜。

2.加夾板處理會墊高地面,1F空間的拉門跟廁所門縫可能會過不去(須另行修改門的高度)

工程浩大。需動用到泥作,粉塵狀況較嚴重。粉塵多、總費用可能較高。(多了泥作跟清潔費用)

其實我屬意一勞永逸的做法,但工程師對之前廚房重鋪的大量粉塵印象太深刻,一直不願意再面對泥作。(我當時待在月子中心所以沒被嚇到過XD)沒想到就在已經跟木地板廠商協商好保留地磚,爆裂處用夾板處理就好的幾天後,地磚應聲再次爆裂!基於天意的指示,終於讓工程師接受砍掉重練,畢竟日後若是爆在木地板下要處理可是更棘手啊。

尋找泥作工班

此階段的重點有:

1.尋找泥作工班。
2.談定泥作施工範圍(移除磁磚、移除踢腳版、批土補油漆、清空拆除的廢棄物)。
3.泥作進場前大型家具(沙發、茶几、餐桌椅等)的處置。

尋找泥作工班

我們最後的實際施工天數為泥作2天、木地板1天、清潔1天共四天,雖然天數不長但因為希望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於是定在寒假施工,要趕在一個月後的農曆年前完工。而且工程師還奢侈地希望,泥作最好能有無塵技術儘量減少粉塵量,為了找到合適的工班,還真是讓我傷透腦筋。

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想起看過韓國的裝修書籍,提到透過網路平台找尋工班的經驗,於是好奇地Google一下,沒想到台灣的外包網也有提供此類媒合服務。因為時間緊迫當時我嘗試最順眼的PRO360達人網,填好此次處理地磚移除的需求單。關於需求內容有相當詳盡的分類,就算是外行如我都能迅速陳述所需的服務,甚至還能上傳照片方便接案者先了解實況。

讓人驚喜的是,發出需求單10分鐘內我就收到了回應!

談定泥作施工範圍

來自竹北的泥作林大哥隔天就出現在我家,這次雖然以磁磚移除為施工主力,但我也想趁機把礙眼的老派踢腳板一併處理掉。踢腳板移除後因為有釘子鑿過的痕跡所以需批土上漆,初估兩個工作天可完成。

更棒的是林大哥也精通水電,願意免費協助我把原本放在後陽台的洗碗機明線穿牆重新拉過,讓整體視覺更美觀使用上也更安全。林大哥態度誠懇也感受得到專業,於是付了訂金、約定一個月後開工,能以驚人的效率敲定農曆年前的工班,只能說我們真的是祖上積德太幸運了!

大型家具處置

泥作進場前最重要的事,當屬該把大型家具放哪去?這是十年前搬進新成屋時不曾遇過的困擾。

諮詢中古屋裝修的前輩們,大致處置方式有幾種:狀況不好的直接預約請清潔隊回收、狀況尚可的就沿用(但要苦惱放哪去)或是請中古家具行估價(據說行情很差,扣除搬運處理費最後可能只能拿到幾百元)。因為想一鼓作氣更換居家風格,於是我們嘗試在地方社團跟工程師的公司論壇po文,最後以幾千元把沙發、餐桌椅跟茶几廉讓給公司年輕同事租屋處用。

能物盡其用是我認為最好的處置方式,建議各位不妨試著在多個居家平台如518釋出訊息,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喔!

泥作進場

基於後續清潔及木地板鋪設的考量,這次對泥作的要求主要有兩點:

1.石英磚如需動用到切割要儘可能減少粉塵量
2.有木作裝潢處的邊邊角角,磁磚必須切齊牆面或櫃體

雖然大型家具順利處置掉,小型的書櫃書桌、櫃內的儲藏物要清空也花了我們不少工作天。把日積月累、層層疊疊的雜物大規模丟棄並挪移開後,才發現其實這樣的空間對小家庭而言已經十分足夠,更堅定我日後居家布置要儘可能留白的想法。

最初鋪設LG舒適毯是怕稚齡孩子直接碰撞石英磚會受傷,但後來幸虧有它才能鎮壓住爆裂的磁磚,開工第一件事就是先移除最上層的保護墊。

接下來移除下一層緩衝用的巧拼。感謝有巧拼跟LG舒適墊,伴小男孩度過最容易跌打損傷的學步期。

第二次石英磚爆裂處是在餐廳處,如果家裡不方便馬上進行膨拱處理工程,像我們利用巧拼補齊高低差也算是權宜之計。(我們就這樣過了至少兩年有吧)

移除上面兩層,凹凸不平整的地面第一次如此赤裸裸地攤開在陽光下。

最後清出的大量巧拼跟頗有重量的舒適毯都由泥作配合的回收場載運走,所以我們無須頭痛後續的廢棄物清除問題。

事實上即使號稱無塵施工法,泥作要達到完全無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能作的努力就是利用純熟的技法施工,然後防塵防護工作不能少。

林大哥的做法是邊切割邊以濕海綿吸附噴出的粉塵,即便有陽光照射也不見煙霧瀰漫,已經算是相當乾淨的手法。

切割後敲鑿個幾下,輕輕鬆鬆就移除大塊完整的磁磚。(其實也是最初偷工沒黏緊,才會這麼好敲除)

中古屋裝修比較麻煩的是,多了裝潢的木作跟櫃體壓在磁磚上,所以移除石英磚真正困難的,其實是在與木作的交接處。

因為怕傷及櫃體,只能用槌子慢慢敲掉真的超辛苦~所以我有準備好運動飲料跟便當,隨時慰勞這些已年屆父執輩的大哥們。

踢腳板拆除後還需要補土、批土、上漆,預算不足的話可考慮直接在原有踢腳板上色也是辦法。但我們這踢腳板用了十年也夠本了,為求後續木地板收邊美觀,於是大刀闊斧一次處理好。

油漆的部分有個小插曲。因為踢腳板處須補漆,便請林大哥順道將一、二樓較髒汙處一併補刷過。但尷尬的是我們沒對好色號,第一天上漆過後怎麼看都有色差,趕緊聯繫之前的設計師詢問色號才發現確實弄錯了(色差從下圖左邊牆面上下可見)

本來是一天之內就能結束的工程,結果因為色號問題只好請林大哥隔天再來處理一遍。幸好林大哥負責任又好溝通,全部補擦一輪才順利解決色差危機。所以要進行補漆工程的話的,光是「白色」就有百百種,一定要跟工班對過品牌+色號才會百分之百準確喔!

最後的成果雖然踢腳板部分補土不是到非常平整,但我要求的邊邊角角的磁磚必須完全清除乾淨,確實有達到水準。而粉塵當然還是有,但不到風吹砂的程度已經很讓人感激了!

居家空間大整修最絕妙之處,就在於把物品斷捨離、清除障礙物的過程中,重拾最初對住家怦然心動的感覺。地磚清除後的隔天雖然身處工地之中,連吃個早餐都顯得有些克難窘迫。但流動的空氣與從對面山頭爬起的陽光灑進,思緒瞬間就被拉回十年前,第一次踏進這間屋子的感動與對未來懷抱的憧憬。

而當時憧憬的未來樣貌,不正是我現在每天正在過的日常嗎?這麼一想,似乎更該對目前的生活感到知足與感謝。

 

中古屋裝修不比新成屋,有家庭成員生活其間再加上固定裝潢就變得很複雜。真心建議如果擔心日後有石英磚膨拱問題,預售客變階段預先處理改用木紋地板,或許就不必如此勞師動眾。(但看成十年一次的人生大掃除,倒也不是什麼壞事)

木地板的選用當然也是門學問,下一篇就來分享我們是如何決定品牌系列以及施工全紀錄囉。

2021更新:
寫完這篇後陸續接到私訊詢問泥作師傅的聯絡方式,因為師傅家住竹北不太確定可承包工程的範圍到哪,就請各位直接與其聯繫,並祝福大家都能順利完工:)
林金寬師傅:0932-113724
施作金額:拆除磁磚、踢腳板、補漆及清運約20K

※或許你會感到有興趣的文章:

【泥作】磁磚隆起、膨拱、爆裂處理第一步,決定好地磚的去留。
【地板】比利時超耐磨地板Pergo森系列
【沙發】小而美的Mr. Living北歐風格布沙發
【餐桌】無印良品無垢材餐桌|簡單卻難尋的好設計
收納】收納是一種現在進行式的行動|一些好用的無印收納小物

改裝會上癮,2020年我們把同樓層的廚房也打掉重練了

※你可能還會感興趣的廚房改造系列文:
01.換個方向大不同!堅持改廚房座向的理由
02.常見的日本廚房設計|改造之路的理想vs現實
03.改造好戰友Clean up山久廚具|日本廚具參觀心得
04.拆除及水電重拉|廚房改造最重要的基礎建設
05.不只是吧檯|以Muji尺寸量身訂做的收納櫃
06.AICA防火壁板|烤漆玻璃之外的廚房牆面選擇
07.日本廚具Clean up開箱|廚房改造預算怎麼抓
08.不必拆門框也能換門片的做法|摩室實木門

兩個男孩的媽,記錄與來自不同星球人類的相處點滴、親子旅行規劃。研究如何以快時尚品牌穿出質感,分享適合育兒的媽媽穿搭。目前還在育兒的路上,漫步欣賞迷人的風景。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