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迷於日本的秋天,就算不上山也能輕易見到艷紅、鮮黃的色彩。所以連著三年,北海道、關東以至九州,都留下男生宿舍賞楓追銀杏的足跡。秋高氣爽、不太冷不太熱的氣候型態,也是親子遊最適合到日本旅行的季節。 然而對於身處亞熱帶的台灣旅人,15度以下的氣溫已經有點寒意。如果像我們夠幸運,在東京、北海道還遇上初雪,平均溫更可能低至0~5度之譜。一天之中有時溫差超過10度,到底該怎麼穿,才能兼顧保暖、行李不超重還要...
網路上已有大量關於兒童英語學習的經驗談,相較於從學齡前就投注大量資源,打造雙語的環境的家庭,我家不只起步晚,走的還是非典型路線。有沒有需要由我再多寫一篇,坦白說我十分猶豫。 然而幾次在限動稍微提到線上英文課程,總會收到雪片般飛來的私訊,讓我感覺到現代爸媽對於兒童英語學習確實普遍存在著焦慮。相較於我們的年代,現在英語學習方式管道更多元、資源取得也更容易,除了雙語學校、補習班、家教傳統選項外,還有線上...
我曾分享關於日本秋季旅行的玉米式穿搭法,照著內層貼身保暖衣、中層長袖、最外層加上有厚度外套的原則穿,已能應付早晚溫差動輒10幾度,以及室內強暖氣的多數狀況。然而旅行中如果只有一兩天的嚴寒,那麼到底該不該額外做準備?一直以來都還挺困擾我。這幾年習慣搭乘廉航,為了控制行李重量,我選擇直接把所有厚重衣物穿上身。雖然沒有不好,但孩子穿完整套活像個不倒翁靈活度大減,進到室內大人又得扛著一疊厚重的衣物,確實有...
「男孩媽,你在意學區問題嗎?」「你有讓小孩開始接觸外語了嗎?」前同事的媽媽群組裡,突然拋出了幾個棘手的問題。 是啊,不提我差點忘了,今年昇哥即將上小一,接下來幾年就算我不特別在意,也會有旁人不斷提醒我,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我的答案是,打從決定住在郊區的小山上,就意味著我並不那麼在意,小學學區這件事。(但中學以後體制變數太大,現在還不敢保證未來不在意)我跟工程師的原生家庭都在鄉間,就近念小學是再...
「家事可以花錢請別人來分擔,全職媽媽是回家陪孩子的。」幾年前在教養書上讀到這段文字,心裡不禁抖了一下。依照作者的主張,即便是全職在家的母親也該請個幫手打理瑣碎家務,才能換得時間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偏偏我就是他口中那位,清潔跟開伙都沒有外包(但有發包給自己人)的主婦。以作者的觀點來看,我虛擲了極其珍貴的家庭時光。育兒首重陪伴,這點我同意;分身乏術時尋求幫手代勞家務,也是無可厚非。然而這並不等同於做家事...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十年前的新成屋裝修,我會提高活動型家具、並降低採用木工訂製的比例。理由很簡單,就是操持家務幾年下來我益發確信,收納是一種現在進行式的活動。既然家的風貌時時隨著生活型態不斷變動,當然也就無需急著在最初就定調所有空間的使用方式。 倒也不是全然否定固定式裝修的優勢,例如木地板、廚具櫥櫃等被我歸類為居家空間裡的「基礎建設」,能在空屋狀態處理好會省事許多。另外家中難免會有些畸零空間,透過好...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四月,也是日本各級學校新學年的開始。若有長期追蹤日本IG,應該會注意到這陣子家有學齡兒童的家庭(尤其是小一新鮮人),無不忙著調整居家格局及擺設,在起居室裡規劃出適合孩子寫作業及複習功課的位置。試著搜尋「在客廳念書」的日文tag #リビング勉強 或 #リビング学習,得到的結果不僅有裝修及收納點子,甚至還有調查指出考上東大的學生中有過半都在客廳念書。這種不侷限在書房、直接就在全家人生活...
接送孩子、上街採買辦事,一天之中有很大部分的時間,我是在小小的車內空間度過的。有時候一整天沒有什麼機會與人對話,所以我總習慣打開音響,聽聽世界又發生了哪些新鮮事。 這天的帶狀廣播節目,討論主題是「哪一個星座最白目?」正準備洗耳恭聽答案是否符合我心目的預期時,坐在後座的兒子突然飄出一句 「媽咪,什麼是白目?」 「嗯白目就是不會看場合表現合適的行為、講了八百次的事依舊左耳進右耳出、惹人生氣卻還不知道罪...
這幾年在日本雖有多次親子鐵道旅行的經驗,在台灣卻是頭一遭。過去因為小兄弟年紀尚小出門免不了大包小包,習慣了自駕的高度機動及便利性,在島內的小旅行幾乎不曾考慮過搭乘大眾運輸。這回因為工程師珍貴的年假要留給秋季的旅行計畫,評估獨自開車帶老小從西半部繞大半圈到後山,難度跟風險實在太高。於是搭普悠瑪號,似乎就成了唯一選擇。 關於台鐵的搶票攻略網路教學不少,最後我當然是順利搶到票才有後來的花蓮三代旅。畢竟我...
自從兒子上小學後,我已經被問過無數次:「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嗎?」 比起過去耶誕節前夕煩惱著該準備什麼禮物,面對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又不知何時該跟孩子坦白,其實更讓我左右為難。我們當然可以直接否認聖誕老人的存在,但未來要務實的日子還很多,真的有必要這麼早就戳破白色謊言,不保留一絲想像跟浪漫的空間給孩子嗎? 事實上,我們原先並不是會特意過節的那種類型。不過最近幾年,陸續聽到一些讓人傷心的故事,有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