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男孩媽媽書架上都該有的暖心教養書

接送孩子、上街採買辦事,一天之中有很大部分的時間,我是在小小的車內空間度過的。有時候一整天沒有什麼機會與人對話,所以我總習慣打開音響,聽聽世界又發生了哪些新鮮事。

這天的帶狀廣播節目,討論主題是「哪一個星座最白目?」正準備洗耳恭聽答案是否符合我心目的預期時,坐在後座的兒子突然飄出一句

「媽咪,什麼是白目?」

「嗯白目就是不會看場合表現合適的行為、講了八百次的事依舊左耳進右耳出、惹人生氣卻還不知道罪魁禍首就是自己。簡單說就是活在狀況外,讓人白眼翻不盡的各種行為。」我連珠炮回答完兒子的問題,差點接著脫口而出,你們兄弟倆有時就很白目!

如同生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病識感,我想最高等級的白目也不過如此。男生宿舍舍監如我,在這種天真與白目只有一線之隔的環境中,日復一日對牛彈琴居然也安然活到現在。

 

到底是誰讓男孩媽媽變短命的?

身為男孩媽媽的優點其實不少,伴隨男孩一起過生活、聽著無厘頭的笑鬧,不自覺快樂的門檻也會跟著降很低。然而長久以來在教養方面,還是會有種說不出口、隱晦的鬱悶感。尤其當兒子聽不懂指令已經有夠操煩,還必須同時應付周圍的各種聲音,內憂外患之下就算心理素質再堅強,也不禁懷疑起自己是不是教子無方。

很少人願意欣賞男孩旺盛的好奇心跟尋求刺激的學習欲望,當社會文化期待孩子都能乖巧又順從,相較於能夠迅速聽懂指令並聰明應對的女孩,男孩當然會被定義為天生就是調皮又愛搗蛋。面對走進文創小店店員帶著戒備神情深怕孩子弄壞商品,或是聽著親友告誡說男生太皮上學後會很辛苦,我們也只能一邊報以微笑、但一邊默默覺得受傷。只有在偶爾遇上表達自己也是男孩媽媽的店員,或是認識了班上其他的男孩媽媽,才會有種終於有人懂我的如釋重負感。

芬蘭有份研究報告指出,生男孩的女性比生女孩的女性壽命更短。

雖然這話題常被拿來作為男孩媽媽茶餘飯後的笑話看,互相傾訴常被兒子氣急攻心到要折壽。但認真想想,會不會這些內外交迫的無形壓力,其實才是讓男孩媽媽較短命的潛在因素?我們雖知男女孩天性本來就大不同,社會卻以齊頭式的標準要求同等表現。想幫兒子說句公道話,卻又擔心難以被世俗標準接受的左右為難,男孩媽媽總是覺得心好累。

從心出發的教養哲學

「先同理、再講理」是要經營好各種人際關係必備的基本觀念,當然也能套用於親子教養中。並不是要戰性別,我相信女孩媽媽也有我們無法觸及的擔憂。然而若不先從生物學角度剖析性別所造成的思考模式差異,便無法同理男孩(跟他爸)的各種奇葩行為,母與子之間也很難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

《教出好兒子》的作者史提夫.畢度夫,透過自身心理學、社會工作的背景告訴我們,關於男孩的種種天性:諸如睪固酮讓男孩容易衝動具有攻擊性、聽覺敏銳度不如女生、同齡男女的情緒跟感覺表達能力有很大的落差等。於是當媽媽用與生俱來的女性思維面對兒子,挫敗連連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如果說《教出好兒子》是以科學角度理性分析男孩特質,那麼韓國教育家崔旼俊的《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則以截然不同的感性建議為訴求,讀來深刻而療癒。

起初感興趣是因為貼近人心的書名,認真開始翻閱後則是欲罷不能。書中所舉的案例至少有八成在我家上演過,讀著不禁會懷疑起作者是有在我家裝設針孔?還是有在我腦中植入晶片?怎麼能描述得如此貼切,而且比隊友更懂我在想什麼!(是說隊友有要搞懂的意思嗎?並沒有~)是本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讓男孩媽媽心有戚戚焉的非主流教養書。

被我歸類在非主流,是因為與以討論教養、或是科學舉證的專家相比,致力於兒童美術的崔旼俊比較像是男孩行為主義的觀察者。因為經營專收男孩的美術課程,接觸到上千名男孩、看過無數男孩與母親互動後,突破從媽媽角度看不見的盲點,由旁觀者所提出的溫暖建言。

曾經有段時間,我其實有點抗拒到幼兒園接孩子。因為我很怕接到老師的客訴,說我兒子在學校「又」做了哪些破壞班級秩序的事。原本是要鼓勵孩子的集點格子裡,出現的不是滿滿好寶寶印章,取而代之的是愛說話、午休時間發出聲音,所換得一個個被倒扣的印記。

這頭回應著老師耳提面命的叮嚀,另一頭則苦思是不是我哪邊做得不夠好。回家跟隊友討論是不是該帶兒子做個過動症評估,隊友總覺得我太過大驚小怪,說哪個男孩不是這樣長大的?當時真的是好苦惱,只得與其他男孩媽媽相互取暖,且戰且走地度過每一天。

奇妙的是或許因為新環境、新學科滿足了男孩亟欲追求新鮮感的天性,這些曾讓我傷神的行為上小學後居然自然就收斂了。跟班導師聊起兒子近況,得到的幾乎都是正面回應。雖然依舊是話不少,但課堂中積極發言也樂在學習的態度,著實讓我放下不小的心。

「觀察」跟「等待」是當男孩媽媽越久,越深刻感受到的真實力量。當你盡了全力試過一切方式,孩子的表現卻未能如預期,那麼該做的便是確保方向正確,其他的就請放心交給時間吧!誠如崔旼俊所言,「孩子所需要的環境並不是很酷、令人驚艷或新穎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環境是媽媽的心。」如果連媽媽都無法穩定自己的心與腳步,又該如何體察出最適合孩子性格的教養方試?所有教養理論的基本,都該回歸到用心觀察。

 

媽媽是兒子最渴望獲得認可的對象

“世界上大部分的兒子都活在媽媽的誤會中。
雪上加霜的是,他們化解誤會的能力明顯不足。”

讀到這段文字,心頭難免一驚。沒有任何一位成年人願意不明就裡地遭受責罵,然而面對孩子時我們卻是雙重標準,忘了他也是個值得尊重的個體,值得我們花上時間去理解他脫序行為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尤其是多數男孩,對照起衝動、好鬥、渴望勝利的天性,表達自我的能力相對匱乏。受了委屈受了傷無法好好陳述事發經過,男孩媽媽便只能從他人口中拼湊並還原「想像中」的真相。再加上接收到外來的指責,媽媽心急了沒有釐清案情,誤會於是產生。

就連媽媽也無法相信兒子,是男孩媽媽最常有的心理矛盾。長久接收到這樣訊息的男孩,隨著年紀增長有了同儕跟自己的生活圈,便再也無法對媽媽傾訴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所以生養兒子未來幾乎都會遭遇的強大失落感,成了所有男孩媽媽最難跨過的坎。畢竟眼前這位悶不吭聲的男孩,曾經是如此深愛著我們、無論好事壞事都想第一時間跟媽媽分享的呀!

感謝崔旼俊犀利但不失溫暖的提點,當認知到母親評價對兒子心智與人格發展佔有重要地位這件事,就不能不更謹慎看待日常生活裡與男孩的每一次互動。

「我是如此相信你」多麼簡單卻帶有力量的一句話。但對男孩媽媽來說要百分之百信任兒子,卻必須先安定好自己的心,努力不被來自四面八方的「好心建議」所動搖,並刻意練習才可能辦得到。

雖然這是本以男孩媽媽為對象的暖心教養書,但許多章節談論的內容其實並非男孩限定。節錄一些對我十分受用的金玉良言:

當教了無數次卻未見孩子行為改善而感到灰心時要想到
「要是現在孩子的表現沒有如你所願,就回頭想想自己觀察孩子的時間是否足夠。」
「讓孩子產生改變的力量,始於面對與承認孩子的本能。」

關於身邊的孩子已經贏在起跑點,猶豫該不該趁早讓孩子學英文的話,那麼該銘記於心的是
「成為能夠說出精彩故事的人,比訓練出能言善道的孩子,來得更加重要。」

無法投入大量時間陪伴孩子體驗或學習很多事而感到內疚時,其實
「比起什麼事都想幫孩子做的媽媽,這時代迫切需要的的是,以更加放鬆且包容的眼神來看待孩子的媽媽。」

活在全球拚教養的世代,我們可以大量迅速地獲得新知,卻也被龐大的資訊量壓得喘不過氣。此時此刻媽媽需要的,是停止自己不夠好的焦慮,相信身為母親的直覺與本能。靜下來問問自己,希望孩子未來成為什麼的人?

讀完此書我更堅定的是,希望兒子能對生活持續保有熱情並且溫暖。當有足夠的熱情便能驅動自己提升能力;反之磨損熱情去培養能力,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做、未來該往哪去,這樣的空殼人生只能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沒有人能比我們更懂自己的孩子,至於隊友畢竟是婆婆的兒子搞不懂也是理所當然。至少看完《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後,我比較能接受隊友看似冷淡其實是對兒子行為有同感(只是他也無法為兒子提出出更好的辯護),也能理解男性聽力不敏銳確實有科學根據。不單是學教養,也是為了更認識我們身邊所愛的任何男性。

把大小男孩視為來自外星的特種生物觀察,可是身在男生宿舍才有的獨特樂趣呢!

※更多男孩媽的教養筆記:

我讀「孩子只是卡住了」,看懂孩子是需要練習的
關於生活感受力:囝仔人不能只是有耳無嘴
鐵道旅行看見男孩不一樣的溫柔
幼兒園入學前你該準備的不只是三色碗跟睡袋,而是……
親子共讀|用繪本消弭孩子的不安,讓旅行更順遂
幼小銜接要做好,親子共讀不能少

兩個男孩的媽,記錄與來自不同星球人類的相處點滴、親子旅行規劃。研究如何以快時尚品牌穿出質感,分享適合育兒的媽媽穿搭。目前還在育兒的路上,漫步欣賞迷人的風景。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