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孩子只是卡住了」,看懂孩子是需要練習的

這幾年赴日旅行如果不是交通很便利的都會區,我們習慣採租車自駕方式移動。除了減低錯過大眾運輸的風險,也能讓孩子在車上補眠小憩。只不過小兄弟體力越來越好,上車已經不見得能睡全程,為了讓移動時間更有趣(求耳根清靜),我會請孩子觀察一路上,除了車輛駕駛方向與台灣相反,還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最顯而易見的,當屬不時出現的各式「動物注意」告示牌。(台灣其實也有但較少見)而且有趣的是,告示牌內出現的動物還會因地區而異,有時是鹿、有時是山豬、有時則是狸貓。


一直以來這小遊戲都挺受孩子捧場,小兄弟甚至會討論猜測下一個告示牌,又會出現什麼動物?然而就在最近一次的九州旅行,小旭聽到我們念出告示牌上的「注意野豬」後,開始對車外張望個不停,然後一路跳針哭哭啼啼地碎念「野豬在哪?我沒看到野豬啊~」

孩子其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卡住了

哭鬧的分貝不怎麼大,但處在狹窄密閉的車內空間還是讓人感到無比焦躁。天殺的是看看導航顯示,前方大塞車預計抵達目的地還要一個小時左右!

當下我該怎麼辦?河東獅吼一句讓小旭閉嘴?還是學他老杯充耳不聞?兩種極端的處理方式在腦中交戰,但似乎都無法圓滿解決當下的狀況。

也不知打哪來的靈光乍現,我輕輕地問了句:「小旭你是不是在找,哪邊有野豬?」

「嗚嗚嗚對~」哭聲雖然還在,但力道顯然減輕許多,轉為稍稍哽咽的狀態。

這一問跟一答之間我突然懂了,當成人看到「注意動物」的警語,可以馬上理解告示牌要提醒的是,小心動物出沒在道路上、需放慢速度駕駛以策安全。然而小小孩,卻只能聽懂字面的意義。小旭誤以為我們希望他注意看、找找野豬在哪。所以他才痴痴地等、用盡全力去找,卻怎麼都看不到野豬的身影,以為自己錯過了重要畫面於是放聲大哭。

「這裡的注意動物,指的是要小心突然有動物跑出來。而不是像在動物園裡,媽媽要你注意觀察動物的意思喔~」我試著用4歲孩子能懂的方式,解釋「注意」這詞彙在不同情境中所代表的不同的涵義。聽完之後,小旭便不再堅持要找野豬了。

懂孩子是需要練習的

類似這種狀況題在育兒生活總是不斷上演,完全考驗著父母的危機應變能力。就像電影拆除炸彈的橋段一樣,剪錯條線不只解決不了孩子的卡關,還可能引爆更大災難。

最近剛讀完王麗芳的「孩子只是卡住了」,很久沒有遇到這樣一本,每個章節都想做筆記,想快快讀完、卻不由得每讀一小段就停下自省的教養好書。回想過去發生過的種種情節,不論是含著委屈的淚水、不服氣的態度、或是屢勸不聽的各種調皮,其實都是孩子發出需要協助的求救訊號,然而我卻常被自身情緒所淹沒而未能百分之百接收到。

原來當老大覺得父母總是偏心弟妹時,該做的是引導孩子理解輕重緩急的抽象概念;原來孩子不是不懂得感恩,而是從來沒有人清楚說明隱藏在作為下的溫暖心意;原來孩子並不是愛計較脾氣差,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委屈有沒有被看見?有好多好多的原來,透過書中大量的對話,為在教養路上猶如瞎子摸象的父母,描繪出惱人行為背後的問題全貌。

所謂的看懂孩子,並不是當了父母就與生俱來的能力。過去並不時興這樣的教養方式,在威權下長大的我們這一代,更需要有意識地反覆練習、習慣與孩子保持良好的對話模式,才有可能讓自己跳出承襲自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

別讓孩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父母懂孩子感覺好像天經地義,其實並不如想像中來得容易。

自以為對孩子瞭若指掌,結果孩子陽奉陰違、鑄下大錯時父母才出面哭喊:「我孩子很乖,一定是被朋友帶壞的!」

用盡心思鋪一條名為「為你好」的康莊大道,卻無視孩子真正的志趣,逼著孩子走上絕路的資優生輓歌也不在少數。

有好多好多讓人聽了就心痛的故事,如果當初父母能多看懂孩子一些,或許就能避免發生。千萬不要等到憾事發生,才感嘆眼前已經長得比你高的孩子,怎麼明明是自己生養拉拔長大卻感覺如此陌生?

就像那天回南部,聽著公公說工程師小時候忠厚老實、被欺侮都忍氣吞聲的往事,我的內心也是充滿疑惑。因為這跟我聽工程師說,他國小其實是個小霸王、沒人敢惹他可是完全不同的版本。或許是公公不復記憶,但更可能是他定義的好孩子就該是有耳無嘴的乖乖牌,即便與現實有段不小的落差。

你真的懂自己的孩子嗎?你知道他內心的小宇宙正在想什麼嗎?

關於懂孩子,不論身處哪個時空背景,都是為人父母必修且只能自修的一堂課哪!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幼兒園入學前你該準備的不只是三色碗跟睡袋,而是……

親子共讀|用繪本消弭孩子的不安,讓旅行更順遂

幼小銜接要做好,親子共讀不能少

那些我所無法理解的幼兒園文化,100種送禮的理由

兩個男孩的媽,記錄與來自不同星球人類的相處點滴、親子旅行規劃。研究如何以快時尚品牌穿出質感,分享適合育兒的媽媽穿搭。目前還在育兒的路上,漫步欣賞迷人的風景。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