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怎麼挑?從小一生該具備的「能力」談起

還記得那是四年前初春的午後,我依約踏進了某間老字號幼兒園。偌大的校園正中央有片大草皮,而草皮旁的戶外桌椅上,整齊擺放著正在做日光浴消毒的各式教具。親切的行政老師帶著我,一邊介紹著園內的環境設施,一邊跟我分享,她也是從這間學校畢業的資深大學姐。

那天的風很涼,陽光灑落在草皮、樹蔭、有點歲月痕跡的遊具間,閉上眼我彷彿可以聽見,孩子每天午覺時間結束後,奔跑其間的歡笑嘻鬧聲。

在走廊上,遇上了一群孩子,孩子大方有禮地跟我打招呼「阿姨好~」。有點稚嫩卻開朗有活力的應對,是我在早先參觀過數間幼兒園裡未曾見過,我一時無法回神還差點忘了回應。

理想的,幼兒園樣貌

三年後,昇哥從這間幼兒園畢業了,而小旭現在則是中班在校生。

回想起幼兒園尋覓之旅,最初也是從懵懵懂懂開始的。雖然心裡大致有個輪廓,但對於諸多細節應如何執行,並沒有明確的概念。理想幼兒園的樣貌,也是隨著前後實地走訪幾間校園,與形形色色的老師接觸後,才更加鮮明。

我想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教室通風採光良好。我不迷信所謂的教學流派,只在乎老師是否有足夠耐心引導孩子。我厭惡強調超前學習,覺得學齡前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閱讀及運動習慣的養成。

至於全美語、蒙特梭利或是學會多少拼音都不是重點,我在意的是三年的團體生活下來,孩子是否能學會生活自理、習得好品德,當然也要過得安心且開心。

 

學校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而不是承包商

全美教學對於有心栽培孩子第二語言、或是未來有留學計畫的家庭有其必要,但一般家庭如果無法在課後提供英語使用環境,成效其實很有限。同樣地蒙特梭利理念當然很棒,但真假蒙式魚目混珠非專家不見得能判別,且回到家能否持續落實蒙式精神引導孩子也是需要考量的現實。

號稱對食材講究,是否又真能如園方所說確實使用有機食材?就算確實有,能這樣對在校飲食斤斤計較的日子也不過三年。等上了小學,早晚餐依舊需要回歸到自家的餐桌上,自個兒努力去完成。

我的想法是,幼兒園餐點只要能維持幼兒成長所需的營養均衡程度即可(當然孩子有特殊情況如異位性皮膚炎則須多費點心),園方收益除了直接用在孩子身上也應投資於教師的薪資與福利。Happy wife happy life,同理資方如果重視老師們的感受並提供友善的工作環境,間接受益的也是孩子。因此教師的流動率整體工作氣氛,也是我觀察幼兒園經營狀況的的一大重點。

把對理想生活及教育的期待直接發包給幼兒園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因為不僅可能讓你被花俏的訴求沖昏頭而做出誤判,之後還得莫名多花上一大筆的教育費。(註冊費加月費,三年下來其實很可觀)

 

幼兒園:學前能力培養的最後一哩路

很多時候育兒當下的苦惱或卡關,把時間軸拉長以更宏觀的角度思考,答案就會更清晰。在當媽媽這條路我跟大家一樣都是永遠的新手,所以我會多方參考前輩們的經驗回饋,反思我過去做的任何決策,是否影響了孩子現在的長成?

以結果論來看,昇哥的小一生活確實適應良好。雖然幼小銜接順利與否與孩子氣質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幼兒園後期的努力確實打下正向循環的基礎。

幼兒園是學齡前的最後一階段,也是培養孩子升小一該具備的能力最重要的時期。所謂的幼小銜接「能力」並非指會拼音或識字,而是身心發展是否達到可以「進入學習狀態」的程度。當一切都準備好了,孩子就算轉換到全新的學習場域也能如魚得水。

所以若以能否培育孩子獨立思考、為自己負責的能力作為挑選幼兒園的準則,是不是就容易許多呢?

比上正音班更重要的事一文建議,小一生該準備好的四大能力分別是「肢體協調、語言表達、生活自理及專注力」。仔細回想小兄弟就讀的幼兒園,雖然是所年紀比我還大的老學校,沒有什麼新穎的設備或外師做號召,教學方針卻十分踏實,無一不緊扣著為孩子學會獨立的那天做準備。

1.訓練肢體協調能力

每天只要天候許可至少有40分鐘的大肌肉運動,除了畢業典禮家長可以坐在台下觀賞表演外,母親節、耶誕節等節慶一律是親子共同參與的闖關活動。舉辦場地小從校園草皮,大到水庫區健行、運動公園大地遊戲。強調訓練大小肢體活動協調性的理念,並非只是紙上談兵,而是積極鼓勵從家庭做起。

2.訓練專注力、語言表達能力

從小班起鼓勵家長共讀,每周兩次借回不同的讀物,到了大班後試著讓孩子上台說故事。口語表達及專注力都不是短時間就能養成,但卻是讓小一生活更順遂的關鍵,有幼兒園階段性地推廣實在是幫了大忙。

3.打造生活自理能力

大班最後一學期教學主題為飲食教育,認識各樣食物、所屬營養分類,進而開始練習自己煎蛋、切水果做沙拉等。到了學期末直接放手讓孩子們討論要開哪種小吃店,設計接待客人及點餐、取餐流程,從做中學既有趣又能逐步培養對生活自理的能力。

並且大班起班導會刻意交代孩子隔天要準備的物品,卻不寫在聯絡簿上。若有孩子忘了帶還推卸責任給爸媽,絕對會被班導嚴肅指正(因為我曾目睹過XD)。提供可以持續練習專注於指令並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學習環境,才是我認為幼兒園最重要的任務。

合法立案、師生比、是否有廚房可自炊這些都算是幼兒園的基本面,實地拜訪甚至網路稍微搜尋一下就能找到資料。然而園方的教學方針到底為何?跟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契合?無法白紙黑字條列分明的抽象概念,就只能仰賴多方打聽、詢問身旁的前輩家長跟多走幾次校園實地觀察。即便一開始可能沒有太明確的想法,多聽多問多走走,也絕對會有所收穫。

莫忘初衷,不要對幼兒園加諸不合理的期待。做到這兩點,尋覓幼兒園的過程勢必會單純且順利許多。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幼兒園入學前你該準備的不只是三色碗跟睡袋,而是……

親子共讀|用繪本消弭孩子的不安,讓旅行更順遂

幼小銜接要做好,親子共讀不能少

那些我所無法理解的幼兒園文化,100種送禮的理由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上 / 下一篇文章